零件加工方案,是指导零件加工的主要文件之一。零件的加工方案中包含多方面的内容:毛坯、加工余量、加工阶段、定位基准、加工设备等等。为之后的生产加工起到方法指导、问题解决的作用。所以,制定零件加工方案是零件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工作。
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制订的方法
1、毛坯的选择
(1)轴杆类的零件毛坯,大多选用锻件。
(2)盘套类的零件毛坯,需要根据零件形状和受力情况,选用铸铁件、锻件或者冲压件。
(3)支座、箱体的零件毛坯,选用铸铁件。
2、加工余量的确定
在将毛坯加工成零件的过程中,被切除掉的金属层厚度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工余量。工序余量是各道工序中切除的金属。加工余量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。加工余量过小,切除工件表面的缺陷层不能得到保证,无法纠正之前工序的加工误差;而加工余量过大,则会给成本带来负担。
3、加工阶段的划分
加工阶段的划分主要有四个:第一,粗加工阶段(Ra 6.4);第二,半精加工阶段(Ra 3.2);第三,精加工阶段(Ra 1.6—0.8);第四,光整加工阶段(Ra 0.4—0.01)。
4、定位基准的选择
定位基准直接关系到之后的加工生产的精度问题。确定零件上的某一点、线、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、线、面被称为基准。基准又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。在加工中,工件在机床上定位时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。
坯料在开始加工时,各表面都处于未加工的状态,因此第一道工序只能以坯料表面定位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粗基准,以后的工序中用已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,就是精基准。
5、各种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
(1)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案
A、粗车—精车:适用于次要或者非配合表面。
B、粗车—半精车—磨削:适用于常规配合表面。
C、粗车—半精车—磨削—超精加工:适用于精密表面。
D、粗车—精车—精洗车:适用于有色金属外圆面。
(2)内孔的加工方案
A、钻:适用于联接、固定等低精度孔。
B、钻—扩—铰:适用于位置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孔。
C、钻—镗—磨:适用于常规配合孔。
D、钻—镗—磨—珩磨:适用于高精度孔。
E、钻—拉: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精加工孔。
F、钻—粗镗—精镗:适用于有色金属孔。
(3)平面的加工方案
A、粗刨—精刨—刮削:适用于铸铁类窄长平面。
B、粗铣—精铣—磨削:适用于常规配合表面。
C、粗铣—精铣—磨削—研磨:适用于精密配合表面。
D、粗铣—半精铣—高速精铣:适用于有色金属平面精加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