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企业将“机器换人”视为降低生产成本的出路。在东莞已经开展“机器换人”的企业中,统计显示有一半企业表示节省生产人员10%以上,20%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30%以上。
“用工荒”、“用工贵”的问题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老大难,在持续的用工压力之下,一些企业开始尝试“机器换人”,并初步尝到了甜头。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,2013年,我国成为购买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。据罗百辉推算,中国制造业未来几年工业机器人产值空间在7200亿~18000亿元。以中国机器人36%的复合增长率计算,预计到2025年,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。
人工成本高逼催“机器换人”
企业用机器代替部分工人的做法,如今并不鲜见。迫于人工成本增加、熟练工种难招等现实困难,很多企业将“机器换人”作为转型升级的一条路。据了解,吉利集团目前现场运转的已有300多台机器人,据介绍称,杭州湾工厂通过“机器换人”,生产效率提高了31%。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目前拥有10000个机器人,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机器人的数量增加到50万,而目前富士康的员工是120万名。
日前,在“2014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”上,义乌市副市长洪建文表示,浙江省3.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争取在2017年内全面完成“机器换人”的现代化技术改造,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