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革命正在我们身边发生,而很多人还浑然不觉。以汽车产业为例,当大多数人还把汽车快不快、省不省油作为主要评价参考的时候,纯电动汽车已经悄然走到了舞台中央;当人们为在讨论电动汽车续航够不够长的时候,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逐渐变成现实。这是一个想象力彻底颠覆一切的时代,科技似乎可以代替人类的一切工作,那么我们人类又该去干什么呢?这个问题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困惑。
机器取代人,这不是危言耸听
在中文语法当中,“机器人”一词是偏正结构,其中“机器”是“人”的修饰语,而“人”则是这个词中的主要成分。可见,机器人是具有“人”的属性的。事实上的确如此,机器人正在变得越来越有人性,它们不仅接管了我们的体力劳动,而且正在越来越多地接管我们的脑力劳动——用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武装起来的先进制造业,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最鲜明的特色。
据统计,目前在美国已有超过35%的制造商正在收集和使用智能传感器产生的数据,以便加快制造和操作流程;而有40%的制造商则在产品中嵌入了智能传感器,以使用户能够收集传感器产生的数据;还有60%的制造商,开始在包括组装和材料处理在内的多项工序中,广泛应用了机器人加工设备。对很多企业来说,未来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和全智能化生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。
加工,有机器人来执行;设计和编程,有大数据作参考;甚至连管理,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智能化技术。未来,留给人类工人的工作岗位将越来越少,在机器设备的轰鸣声中,在机器人一次又一次精准的操作中,在大数据的飞速运算中,人类工人面临的失业风险也越来越严峻。
教育培训机构怎样才能跟上时代潮流
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,制造业需要怎样的人才?教育机构又应该为此做出怎样的调整呢?
要知道,无论到什么时候,也无论科技多么的发达,人工智能多么的炫酷,机器永远也无法真正地、完全地取代人的作用。机器只能替代人的工作中那些不具有创造性的部分,如机械性的加工操作,将旧有元素重新排列组合的设计方式等等。相比于机器,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创造能力,这一点才是新时代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。制造业对机器的依赖程度越高,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就越强烈。比如,机器人可以执行3D打印加工,但是机器人永远也不能发明3D打印技术。那么未来的“4D打印”、“5D打印”仍然需要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来来探索和发现。
作为学校及职业教育机构来说,开设新学科以支持制造业变革,支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,它的重要程度早已远远超过了培养技术工人。教育的变革应该从培养方案开始,将一些最前沿的技术呈现在培训对象的面前。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,它通过车库计划在全球范围内组织了制造商大会,开展了关于3D打印、机器人等领域的各专项创新技术培训。而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局也加入到了这场由制造商驱动、公众参与的创新革命中来,为培训提供了大力的支持。
新一代的精英应该成为这场颠覆性革命的助力者,而不是抱残守缺,坚持传统的保守分子。正如十九世纪的美国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,诞生了首批现代高中那样,在今天这个变局之下,教育培训机构也必须打破固有的观念,注重培养人才的设计思维和DIY创造力,进而提升人才的整体创新能力。